海南咖啡的N個第一
海南最早引種咖啡的鄺家后人鄺祥垂展示利比里卡咖啡豆。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攝
瓊中黎母山鎮大豐咖啡種植基地,工人在晾曬咖啡豆。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
20世紀90年代海口力神速溶咖啡廠的咖啡生產線。廠方供圖
傳統興隆咖啡。吳春光供圖
游客在萬寧興隆品嘗咖啡。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
看海南咖啡視頻。
開欄的話
大美海南,美在自然地理,更美在歷史人文。美需要我們去發現、去創造,也需要我們去呈現、去傳播。講好海南故事,讓更多人看見海南之美,這是主流媒體的責任,也是每一位熱愛海南的人不變的初心。
人們常稱海南島為“寶島”,那么海南有哪些奇珍異寶、特色風物,哪些歷史遺跡和傳世文物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海南的文脈?新年伊始,海南日報《海南周刊》和新媒體中心集結精干力量,正式推出融媒欄目——《看鑒海南》。
新歲踏新程,為的是看見更美的風景。我們將重新出發,通過短視頻帶您了解海南獨特的自然、風土、物候、歷史、文化、習俗等,通過可視化的方式激活海南的地理人文亮點;我們將以對海南本土特色文化一以貫之的熱忱,帶您更深一度“鑒”海南之物、海南之寶、海南之史;我們將繼續辦好《海南周刊》這份刊物,同時約您在方寸屏幕上見面,點燃文化星火、展示海南形象,共同奔赴每一個我們熱愛的今天、明天!
按照計劃,我們將陸續推出風物季、國寶季、文脈季等短視頻和紙媒產品,在移動端和紙端同步發力,呈現精彩內容。好菜輪番上桌,請您按需自取。今天推出風物季第一期產品“海南咖啡”,敬請關注!
縱觀近百余年中國咖啡發展脈絡,地處南海中西航線要沖的海南島,數次發揮了“橋頭堡”的作用。自19世紀末華僑在海南種下第一棵咖啡樹,咖啡便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和強大的生命力滲透進海南人的生活。建立新中國第一家咖啡廠,生產出第一包咖啡;組建中國第一個咖啡專業研究機構;引進國內第一條速溶咖啡生產線;自主選育第一個咖啡良種“熱研1號”……海南曾經填補了國內咖啡產業多方面空白。
時光倏忽而過,如今咖啡已成為海南重要的地標產品和文化品牌。回望歷史上海南咖啡創造的N個“第一”,我們仍能感受到海南與咖啡的奇緣。
A
“咖啡樹王”:海南種植的第一棵咖啡樹
一粒種子,會潛移默化改變一個地方的生活方式。1884年,英國商人從菲律賓引種,在臺灣種下了中國的第一棵咖啡樹。14年后,1898年,馬來亞華僑鄺世連乘坐一艘帆船,帶回一小袋咖啡種子,在如今文昌市文城鎮石人坡村自家院子里,種下了海南第一棵咖啡樹,開啟了海南咖啡種植史。
今天海南種得最多的是羅布斯塔咖啡,而當年鄺家種的咖啡品種為利比里卡。在1981年2月被《海南日報》報道時,鄺家這棵咖啡樹樹齡已達83歲,主干圍徑67厘米,高5.5米,樹蔭覆蓋面積約20平方米,最高一年收獲鮮果180斤,被當地人稱為“咖啡樹王”。
據鄺氏后人回憶,當年鄺世連帶回的咖啡種子,最后成功種出的咖啡樹僅有12棵。遺憾的是,2000年鄺家翻新房屋時,這批樹中的最后兩棵也被砍了。
“咖啡樹王”的身影雖已遠去,但它的“子子孫孫”遍布文昌各村落。更為重要的是,炒制咖啡的技藝和喝咖啡的習俗已傳入當地千家萬戶。
1937年《海南島熱帶作物調查報告》記錄,至1937年,文昌邁號地區咖啡種植面積約2000畝,占全省的70%以上,當地初步形成了咖啡種植、加工、銷售產業鏈。不過,由于咖啡鮮果加工工藝相對復雜等原因,利比里卡這一品種始終沒有走出文昌。
文昌“80后”創業者周經鎳的外公外婆均為南洋歸僑。2019年,他辭去某國企設計院的工作,創建“邁號咖啡”這一品牌,開發出多款咖啡飲品及文創產品,并嘗試制作咖啡花茶、咖啡果皮茶。
“受限于種植面積,目前文昌利比里卡咖啡豆年產量很少。”周經鎳說,他正在嘗試為當地農戶免費提供苗木、技術培訓等,希望將來能讓更多人喝上一杯純正的海南利比里卡咖啡。
B
百年咖事:海南是國內最早有喝咖啡傳統的省份之一
正午時分,萬寧市興生路大眾茶坊十分熱鬧,七八位本地顧客人手一個白色陶瓷杯,二三人一桌,聊兩句喝一口,好不愜意。
他們喝的正是海南傳統咖啡“歌必歐”。“歌必”音似英文“coffee”,“歐”是海南話“烏”,也就是“黑”的意思,“歌必歐”便是“黑咖啡”。
“海南沿海地區有下南洋的傳統,華僑們在南洋喝咖啡,返鄉時都會帶咖啡作為禮物送給鄉親們品嘗,這推動了咖啡在海南的普及。”海南省咖啡行業協會秘書長符長明介紹。
據史料記載,1946年“瓊崖農業研究會”出版的《海南島之產業》統計了1924年至1935年海南島咖啡輸入情況,1924年是4900斤,1925年是9790斤,1927年最多達38397斤,可見當時海南的咖啡消費量正穩步增長。20世紀二三十年代,當北京、上海的知識分子和富家小姐開始以喝咖啡為生活雅事,海南沿海市縣的部分農民、漁夫已經把咖啡當作日常飲品。
“歌必歐”代表著一套特定的咖啡烘焙、沖調方式。制作“歌必歐”,需將咖啡豆放入大鐵鍋中用柴火炒。沖泡時,用一個有細長壺嘴的鐵皮壺燒開水,然后將磨好的咖啡粉倒入紗布或毛巾漏子中,放進鐵皮壺中上下拉動至少三次。
此時從壺中倒出的“歌必歐”味重而苦,本地人喝前往往會加白砂糖和煉乳,充分攪拌后再入口。“加煉奶后也叫‘歌必奶’,煉乳一般加半調羹到兩調羹。在文昌劃分得更細,奶多咖啡少叫‘奶滴’,咖啡多奶少叫‘滴奶’。”海南省咖啡行業協會會長、“福山咖啡”第二代傳人徐世炳介紹。
業內人士認為,海南這種喝咖啡的方式,或許與以前下南洋的華僑多從事強度較高的體力勞動,需及時補充能量有關。
C
太陽河咖啡廠:新中國第一家咖啡廠
“一般來說,種咖啡的地方不喝咖啡,喝咖啡的地方不種咖啡。”萬寧興隆咖啡行業協會秘書長吳春光說,在興隆咖啡發展過程中,有一個十分獨特的現象——興隆華僑農場種植咖啡是從職工們愛喝咖啡開始的。
時針回撥到70多年前,一批從東南亞回國的難僑被安置在興隆華僑農場。在國外有喝咖啡習慣的歸僑們回國時,大都帶回了咖啡豆,但很快就消耗殆盡。1952年,歸僑們在太陽河畔種下一批咖啡樹。
1953年,興隆華僑農場(太陽河)咖啡廠成立,是新中國第一家咖啡廠。該廠職工炒制的第一包“太陽河”牌咖啡為新中國生產的第一包咖啡。“興隆華僑農場咖啡廠的成立,在中國咖啡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”吳春光說。
據當年在咖啡廠炒制咖啡的老師傅回憶:最初廠里只有一口鐵鍋,炒一鍋咖啡豆需要2小時,一般一天可以炒4鍋。此后數十年間,廠里的鐵鍋從一口到兩口,再到20世紀90年代的四口。
1960年2月7日,周恩來總理到興隆華僑農場視察,連喝三杯興隆咖啡后,留下了那句廣為流傳的話:“興隆咖啡是世界一流的,我喝過很多外國咖啡,還是我們自己種的咖啡好喝。”
進入21世紀,該咖啡廠引進了現代化焙炒設備,廠址從太陽河畔搬至東面約5公里處。2007年,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“興隆咖啡”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,這是我國在咖啡行業實施的首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。
2022年7月,在搬遷后的地方,正大興隆咖啡產業園開業。該產業園是由正大集團與萬寧市政府合作打造的集咖啡加工、工業旅游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園。
D
力神速溶:國內第一條速溶咖啡生產線
當速溶咖啡成為國內超市貨架的必備品,當生椰拿鐵近兩年在飲品市場上成為爆款,梳理二者在國內的源頭,不得不提海南的“力神咖啡”和海口力神速溶咖啡廠。這里,誕生了我國第一條速溶咖啡生產線和我國首創、極具海南特色的椰奶咖啡。
20世紀80年代,國內咖啡消費群體擴大,以國外咖啡品牌為主的速溶咖啡迅速搶占國內市場,倒逼以炒磨咖啡為主要產品類型的我國咖啡企業加速轉型。
海南力神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黃陸鉆介紹,1986年,經國家經貿委、輕工部和中國人民銀行批準,中國第一條速溶咖啡生產線獲準立項,在海口咖啡香料廠的基礎上成立海口速溶咖啡廠籌備處,投入2100萬元從丹麥尼魯公司引進一條速溶咖啡生產線。
在無資料和經驗可供借鑒的情況下,海口速溶咖啡廠總工程師王翰龍帶領廠內科技人員,經過一年多的探索,反復實驗,攻克了20多個質量管理難題,終于研制出了中國第一代速溶咖啡——力神牌速溶咖啡。
1988年6月,中國第一條速溶咖啡生產線正式投產,結束了國外咖啡品牌壟斷國內速溶咖啡市場的歷史。此后,該咖啡廠所在的濱河路一帶總是飄著濃郁的咖啡香,這香味也成為一代海口人的記憶。1988年,這條速溶咖啡生產線通過國家驗收,海口速溶咖啡廠籌備處正式更名為海口速溶咖啡廠,1994年更名為海口力神速溶咖啡廠。
黃陸鉆介紹,1990年該廠結合海南特色,首創推出天然椰奶咖啡,并于1993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海南廳舉辦新聞發布會,宣傳新產品,此后企業快速發展。2014年6月,力神咖啡在海口桂林洋的新廠投產,老生產線退出歷史舞臺,結束了26年的“服役生涯”。
E
“熱研1號”:海南第一個通過國審的 咖啡良種
整體而言,海南低緯度、低海拔、光熱條件充足,十分適宜種植羅布斯塔咖啡。但這一品種要在海南穩產高產,依然面臨挑戰。“海南臺風天多、北部地區時有低溫天氣,羅布斯塔屬于異花授粉植物,容易受到其他植株影響。要解決其產量低或不穩定等問題,必須選育優良品種,然后通過嫁接、扦插等無性繁殖方式實現規模化種植。”中國熱科院香飲所首席咖啡專家、研究員龍宇宙說。
1957年,香飲所的前身興隆試驗站成立,將選育咖啡良種作為當務之急。1958年3月,該站張籍香等3人組建了咖啡組,這是中國第一個咖啡專業研究機構。張籍香和同事沒有設備、沒有專業書籍、沒有試驗田,咖啡育種從零開始。
1977年,科研人員初步篩選出15棵初級優良變種母樹,其中被標記為“24-1”的正是后來的“熱研1號”。20世紀80年代,剛大學畢業的龍宇宙加入咖啡組,咖啡良種的選育實驗已進入中后期,成功的曙光就在前方。即便如此,工作的艱辛仍讓他記憶猶新,“我好幾次下田觀測碰到青竹蛇,嚇得失眠,被螞蟥、馬蜂叮咬就更尋常了”。
1983年,鮮豆、干豆產量是普通羅布斯塔咖啡樹2倍的“熱研1號”脫穎而出,此后10余年間,科研人員分別到萬寧興隆、萬寧龍滾、澄邁福山等地開展區域性和生產性試驗,測試該品種在不同地區的表現。2013年,“熱研1號”通過國審,成為海南第一個通過國審的咖啡良種。而此時,距咖啡良種選育工作啟動已經過去了55年,先后有三代科研人員為此付出辛勤與汗水。
本文轉自海南日報2023-1-9海南周刊專欄